巴中市委组织部
2025-07-03 0条评论
在巴蜀大地的深处,有一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巴中。这里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其中,巴中市委组织部作为引领地方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核心部门,近年来在考试与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尤为引人注目。通过这些举措,巴中市委组织部不仅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起实现梦想的桥梁。
一、考试制度的革新与实践
在考试制度方面,巴中市委组织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完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选拔机制。通过优化考试流程、提高考试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确保了选拔出的人才能够真正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2024年度的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中,巴中市委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公务员录用规定》执行,从源头上保障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与透明。同时,针对基层工作需求,巴中市委组织部还特别设置了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专项考试,为有志于扎根基层的青年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保障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巴中市委组织部关注的重点。为了提升本地教育质量,巴中市委组织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到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每一步都凝聚着组织部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特别是近年来,巴中市委组织部还联合地方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研项目,为地方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三、人才政策的创新与落实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巴中市委组织部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人才政策。从提高人才待遇、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到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每一项政策都体现了组织部对人才的厚爱与关怀。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人员,巴中市委组织部更是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他们顺利实现就业与创业梦想。
四、考试与教育成果的展示与展望
经过多年的努力,巴中市在组织考试与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批批优秀青年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途径,成功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人才政策的持续完善,巴中市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巴中市委组织部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的理念,不断探索考试与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地方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回望过去,巴中市委组织部在考试与教育领域的每一步探索与实践,都凝聚着对地方发展的深情厚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巴中市委组织部的引领下,巴中的考试与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巴中考试与教育的新篇章!
廖伦志的人物履历
1980.09—1983.08四川省达县农业学校读书
1983.08—1984.06四川省通江县石庙乡政府农经员
1984.06—1987.10四川省通江县农业局副股长、副主任(其间:1986.09-1987.01四川农大农经系进修)
1987.10—1991.11四川省通江县委办公室工作(其间:1989.09-1991.07四川省委党校秘书大专班学习)
1991.11—1993.03四川省通江县委办公室信息科副科长
1993.03—1994.04四川省通江县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4.04—1996.05四川省巴中地区行署救灾办副主任
1996.05—1998.05四川省巴中地区行署救灾办主任
1998.05—1998.12四川省巴中地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救灾办主任
1998.12—2001.11四川省巴中地区行政公署(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地区(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1997.09-1999.12四川省委党校法律专业本科函授学习)
2001.11—2005.12四川省巴中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2001.09-2004.06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学习)
2005.12—2011.10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委书记(其间:2006.11-2009.02兼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11.09兼任市委副秘书长)
2012.01—2015.04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5.04—2015.06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15.06—2015.08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
2015.08—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王瑛先进事迹材料(2)
王瑛先进事迹材料
没想到,第五天县政府就开始发布公告,在县城一幢房子里开设了“农民工公寓”,房间里电视、热水一应俱全,每晚仅收5毛钱。从此,结束了他们多年来在街头露宿的日子。
不仅如此,2007年春节前夕,王瑛还与农民工聚餐,挨个向他们敬酒,亲自挨个儿给他们夹菜。在南江的11个春秋,王瑛将她的汗水和心血,洒遍了南江这片土地,将她的爱心和真诚,献给了她心爱的南江群众。
“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
一身铁骨,嫉恶如仇;一身柔情,为百姓解难分忧。走进王瑛,我们才发现,这位个头仅一米六的弱女子,47年的生命之路上却处处充满艰辛。
王瑛,这名回族女子,出生在比南江还要贫困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这个少数民族集居地,土地贫瘠,童年时期的王瑛正赶上十年内乱,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
1978年,王瑛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顺利考入西南民族学院。父亲送她到成都读书时说:“是党的好政策让你这个工人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辈子不要忘了共产党,没有党,就没有你的今天。”当年父亲一席朴实的话语,一直铭刻在王瑛心中。
从穷山沟来到大学校园,王瑛兴奋极了,眼界大开,时刻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当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她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政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大学校园里,她拼命地汲取“养分”。在大学的一次演讲会上,她说:“我是在党的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在这种情感的支持下,1982年6月,即将完成学业的`王瑛加入中国共产党。
选择一种信仰,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命运。
毕业后,她被安排在巴中市委机关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
1997年12月,在市委机关有着很好发展前途的王瑛,向组织申请到距家70多公里外的国家级贫困县――南江工作。
就在她基层生活刚刚开始时,不幸却悄悄降临。1998年4月,一直深爱着她的父亲因病去世。
父亲的忽然离去,让王瑛万分悲痛,这是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哀伤,但这并没有影响工作,就在父亲下葬后的第3天,头上还戴着孝花的她又赶往办公室,走乡串村地出现在老百姓面前。
2000年,在南江担任了3年县委常委、县直工委书记的王瑛,凭着超强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南江县纪委书记。
面对全新的工作,她积极求教,案头摆满了一本本业务书籍。很快,王瑛这个纪检工作的“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她靠洁身自好、公道清正,渐渐赢得大家的信赖。
2001年春节,王瑛被确诊为严重子宫肌瘤,不得不做了子宫全切手术。
2002年6月,在巴中市政法委工作的丈夫张勇又被检查出患有骨瘤癌。一场手术后,张勇失去了右臂关节。
2005年5月,年逾七十的老母亲又患上了癌症。
接二连三的打击,将这个原本平静的家庭抛到了困境之中。组织上考虑到她的家庭状况,先后在2001年12月、2003年7月,拟将王瑛调到距家不到300米的巴中市文体局、市纪委或市环保局任领导职务,但这一切都被王瑛拒绝。
在市委工作时,她选择了下基层;在两次领导岗位调整中,她还是选择了留在基层。
但王瑛万万没想到,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等着。
2006年7月25日,一直感到身体不适的她,在一次下乡检查工作中,几次晕倒。当随行同志强行将王瑛送进医院时,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肺癌”!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在经过几番痛苦挣扎之后,她坦然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丈夫张勇得知确凿病情后,一夜之间头发竟然全白了!身患癌症的母亲一边流着泪安慰她,一边鼓励她要坚强。
面对命运的不公,想着未竟的事业 “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成了王瑛人生最后的追求。在重庆的一家医院刚刚做完第三个疗程的化疗,她又匆匆返回到她心爱的纪检工作岗位。
2006年10月,巴中市委准备强制性将王瑛调到市商务局任党组书记、局长,她恳求曾3次到南江考察她的巴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谷继礼,“我在县上工作时间长,跟基层群众有感情,就让我留在这里吧。”
没想到,这成了她人生中最后的一次选择,也就是这次选择,把她年仅47岁的生命交给了南江人民,交给她钟爱的纪检事业。
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党性的一种最好诠释;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她人生境界的一次升华!
平凡短暂的一生 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2008年的11月27日,就在王瑛的同事、同学、朋友们准备给她过生日的前一天,已进入隆冬的南江寒意正浓。
被病魔折磨了近1000个日日夜夜的王瑛在这天起了大早,准备去重庆一家医院做化疗。穿戴整齐后,她让丈夫搀扶着来到厨房,久久地凝视着做早饭的母亲,犹如孩提时的眼神看得妈妈柔肠寸断。母亲说:“王瑛啊,你在看啥”她艰难地帮妈妈捋了捋头发,说:“妈,您为我太辛苦了,今后要多注意身体啊,今天我真不想到重庆去,真不想走啊…”上车前,丈夫张勇见妻子走路艰难,就将王瑛背到背上,她考虑到丈夫的右臂不方便,拼了命的拍打张勇的肩膀要求将其放下。
来到车前,她询问县纪委常委张晋平,单位正对省里发放的地震物资交叉检查,情况怎么样张晋平向她简单汇报了情况,劝她先不谈工作,好好休养。王瑛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一只手扶着车门,一只手艰难的整了整她那条心爱的红围巾,两眼深情的望着她曾经进出了无数次的小区大门,回首眺望四周,眼里充满了无限眷恋。……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一天、这一句“真不想走”,竟成了她与妈妈最后的诀别。一个爱美的女人整理红色围巾的动作成了她告别人世的休止符。
27日上午,当走在距离医院还有20公里的山路上、在她经常下乡所乘坐的车上,就在她所爱的亲人、同事面前,坐在副驾驶上的王瑛忽然头一偏,永远离开了我们。
丈夫撕心裂肺的呼喊,王瑛!……
同事焦急万分的呼唤,王书记,王书记!……
五分钟过去,王瑛依然毫无声息;
十分钟过去,王瑛仍然没有任何知觉;
……
120赶到了,对王瑛进行抢救!抢救!
王瑛的生命之钟,却永远停摆在了2008年11月27日上午10时09分。
从1961年11月28日,到2008年11月27日,只差一天,王瑛满48岁。
简单、澄净的一段人生。
艰苦、奋斗的一条道路。
为了事业,王瑛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美丽,献出了一生。
王瑛,你走了,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办公桌的书柜里还放着满满一柜子的书,从不在书上乱画的你在《生命之歌》的第47页,却划着“我时刻在告诉自己,不要躺下,只要能坐着,你就要站着,只要能站着,你就要走着,只要能走着,家里的零活你就要干着。”;
追悼会上,你曾经亲手处理过的违纪干部柳昆、何金一行来了,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瑛姐”,流着泪亲手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瑛姐”……从几里、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赶来的同事、朋友在你的灵前为你点上了48岁的生日蜡烛,唱起了生日歌;
一直接受你资助的大学生黄霞从就读的四川农业大学赶回来,跪倒在你的灵前,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人肝肠寸断;
一行匆匆赶来的务工农民,裤角还来不及放下,沾满灰尘的手还没来得及清洗,高举“王瑛一路走好!”的黑色挽幛,眼里饱含泪水,伫立在殡仪馆门外久久不肯离去;
王瑛,你走了,给至亲至爱的家人留下什么
一个简单的小屋,一张破旧的餐桌,一把上面还钉着4颗钉子的椅子,还有一台用了10多年的电视机;
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第一页写了五排相同的字:“写给儿子的话”,这五句话都没有下文,被泪水浸透的纸面上字迹模糊,后面的空白,仿佛还在述说她曾经忍受的病痛和对儿子情感无法偿还的歉疚;
一柜子给丈夫洗得干干净净,分春夏秋冬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你这是一种怎样的不舍与眷恋,一种怎样的揪心与牵挂!
在丈夫的泪水里,你还是那个会说“张勇,你身体不好,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妻子。
在苍茫的大山深处,在一个个农民家里,在大山深处农民们朴实的脸庞上,在期盼着迈进校门的贫困孩子们身上,在生活艰辛的背二哥里,王瑛,你到底留下了什么
对于你无比挚爱的南江人民来说,你留下了绵绵不尽的爱。
你的爱,如同寒夜中的闪电,照亮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
退休老干部康福德提起你,仍老泪纵横;
在大街上的“背二哥”心中,你还是昨天夜里在街头为他们盖被子的温厚的大姐;
在女朋友的眼里,你送她们红丝巾还是昨天的事,看到那条红色的丝巾,还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说,这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在南江人民的记忆里,你还是那个刚正无私的“王书记”;
在南江人民的怀念里,你最喜欢唱的《一剪梅》还在耳边萦绕;
在巴中、在四川、在北京……在每一个你名字出现的地方,就有一个挺拔的共产党员的身影!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你的誓言,已经成为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誓言,成为千千万万正在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誓言。
你的离去,留给人们的将是无尽的思念,留下的是荡气回肠的故事,留下的是有着梅花般坚韧不拔,凌寒飘香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未竟的征程……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巴中市委组织部
本文地址:https://www.shiputi.com/chaxun/15749.html
标签:
- 本站介绍
-
世普梯专注提供全国考试报名时间、最新考试政策解读及备考资料,涵盖公务员、教师资格、职业资格等考试资讯,同步分享职场工作总结模板与学习经验,助考生高效规划备考,一站式解决考试全周期需求。
- 搜索
-
-
- 最新文章
- 热门文章
- 随机阅读
- 随机tag
- 友情链接
-